无私奉献 默默耕耘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8-3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浑身透着实干和创新精神的校长

  ——记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校长马萍

  在哈密市第二中学有一个用行动成就梦想,用实干使生活充满阳光的人,她就是校长马萍。

  “她业务精湛,师德高尚,是我们老师的楷模。”这是哈密市二中教师发自内心的赞叹。

  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是马萍坚定不移的追求。从教28年的她,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勤奋努力,潜心研究数学教学,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,即使是在担任领导工作以后,仍然不断深入钻研教材,查找大量资料,精心写好每一份教案,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,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,力求课堂教学驾驭自由、游刃有余。不懈的努力,使她迅速成长成为市级的骨干教师。

  卡莱尔说“知识给人以分量,行为给人以光泽。”马校长在教好书的同时,还不断地进行教研教改,虚心向同行老师学习,运用现代技术优化课堂教学,她讲授的“小数的性质”荣获全国一等奖;她撰写的论文《调动积极性》,被自治区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评为优秀奖,《浅谈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》等多篇论文在地市获奖。她还参与了《小学教学论》(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,关甦霞主编)一书的编写工作。

  由于工作业绩突出,她多次承担了哈密市教师培训的任务,多次上示范课,作专题讲座,介绍经验,在她的精心培养下,一大批年轻教师在教学业务上脱颖而出,被评为地市“骨干教师”、“学科带头人”、“优秀教师”等,为哈密市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。

  “马萍同志是那种浑身透着实干和创新精神的校长。”这是上级领导对她的中肯评价。

  关注教师专业成长,努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,进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,是马萍的工作信念。为了更好地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,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引向深入,她身体力行,率先垂范,带头参加教育科研,做“研究型”、“专家型”的学校领导,她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,有多篇被各类文集收录,多个研究课题荣获了各级科研成果奖。

  “为了实现‘两基’,她成了拼命三郎。”这是同事们对她的评价。

  领导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与地位,不是靠别人树得的,而是靠自己干得的、靠业绩挣得的。为了确保“两基”迎“国检”工作的顺利实施,她带头认真学习钻研“两基”各项指标要求,亲自把关、查缺补漏,坚持和工作人员一同加班加点,做好普查摸底,提供准确的数据,保证“两基”工作真实而有效。她采取层层签订责任书的方式,要求校领导包年级,中层干部包班,教师包学生,挨家挨户进行学户册普查。她本人以身作则,利用下班后、晚上的时间入户查找学生,挨了多少白眼她记不清了,有多久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也记不清了。她的真诚和耐心深深打动了家长,家长感动地说:“马校长人好,有诚意,是我们家长信赖的好校长。”

  马校长对待工作始终认认真真,勤勤恳恳,对每项工作都周密安排,仔细检查,不出纰漏。为改善办学条件,她多方筹集资金,并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。几年来,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: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令人神怡,高雅的人文环境启人遐想;宽敞明亮的教学楼,透射着关爱与期望;功能用房、实验室及其配套设备均达到了自治区2类标准;计算机、电化教学设备先进,宽带网络畅通。通过校园“三化”,营造出了美丽、和谐、安全、文明的校园环境,让社区群众、全体教师对学校发展充满了信心。

  扑下身子干事业,天道酬勤结硕果。学校的入学率、巩固率达到了“两基”要求,她负责的东河区街道办的“两基”工作也以最高分通过了哈密市的验收。

  哈密市二中在她的带领下,社会声誉越来越好,教学质量越来越高,先后荣获“地区管理先进学校”、“课改先进学校”、“德育达标学校”、“地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”、“地、市级绿色学校”、“红领巾示范学校”、“文明单位”、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”、“优秀党支部”等荣誉称号。她本人也因工作成绩突出,先后荣获哈密地区“优秀校长”、哈密市“优秀领导干部”、哈密市“管理育人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,5次被哈密市教育局党委评为“优秀领导干部”。

  在把梦想变成现实的路上,马萍校长信奉:只有脚踏实地,顽强拼搏,积极进取,人的一生才会造就一番不凡的事业,才会为社会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育人的典范师德的楷模

  ——记阿勒泰市阿克吐木斯克寄宿制学校教师乌力古努尔

  乌力古努尔、女、哈萨克族,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化学系,2005年阿勒泰市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,乌力古努尔成为阿克吐木斯克寄宿制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。短短的3年间,乌力古努尔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,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,脱颖而出,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。

  乌力古努尔是一名化学教师,虽然任教时间不长,但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,她的化学课很受学生欢迎。但是由于缺少数学教师,校领导让她承担初中数学教学。这对于一位只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,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。困难没有吓倒乌力古努尔,她坚信教学相长的道理,下决心从头学起。备课前,她总是反复熟悉教材,认真领会,仔细推敲;备课时,查找资料,钻研教法,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。一周过去了,她万万没有想到,一次简单的小测验,两个班60多名学生,竟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及格,十几名学生只考了三五分,这给乌力古努尔老师当头一棒。她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,感到了巨大压力。怎么办?从哪儿入手?乌力古努尔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之中,最后她选择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,以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,树立学习的信心。爱心和耐心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石,是促使学生转化的灵丹妙药。同事们说:“乌力古努尔不嫌弃、不放弃差生,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、每一堂课的精神让人感动,太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学习了。”

  不耻下问,虚心好学,是乌力古努尔进步的巨大动力。她向同一办公室的汉族教师请教,积极参与汉族数学教师的集体备课;她谦虚进取,给自己规定每天听一节汉语数学课,学习教学方法,主动与同年级、同学科的汉族教师卢姗姗结成对子,取人之长。她利用民汉合校,同组办公这一有利条件和优越的环境,实现了民汉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,从而提升了自己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。

  在汉族老师“以学生为中心”教学法的引领下,乌力古努尔开始尝试教学改革。她实施“分层教学”,对学习能力强、成绩好的学生,让他们“吃饱、吃好”;对中等生,在夯实基础的同时,培养学生自觉找题,主动学习的能力;对后进生,从复习旧知识入手,从基础知识学起,注重辅导,一步一个脚印,重点培养学习兴趣,激发学习动力。她采用单元、章节测试的办法,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,发现学生点滴进步,及时给予鼓励表扬。她把数学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,目标明确,重点突出,具有很强的针对性,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。

  乌力古努尔老师在教学上表现出了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精神,令师生敬佩;而她对学生的爱如春风细雨,柔情万般,也同样让人感动。她所教两个班的学生百分之八十是牧业家庭的寄宿生,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教师,她以女人特有的细心和观察力,看到那些来到新环境而不适应集体生活的孩子们,因为想家、想妈妈哭鼻子的情景,心里很难受,就主动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,从此学校就成了她的家。校园里很早就出现她忙碌的身影,组织学生晨扫、晨读,放学总是最后一个离校。冬天,有时忙到天黑,她坐不上车,回不了家,就在学生宿舍挤一宿。学生病了,要细心照顾,没有时间回家;学生家里出了意外,她就陪着学生,给他做思想工作,也回不了家。很多的日子她没有去管生病的婆婆和需要照顾的儿子,她把全部的爱,无私地给予了她的学生。班里最困难的阿享、加拿提、阿斯别克三位同学的衣服和鞋子,都是乌力古努尔老师买的;很多学生感冒发烧,她花钱买药;学生没钱坐车回家,她慷慨相助,成了班里寄宿学生的“妈妈”。

  乌力古努尔老师的工作一向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,从来不向学校提出任何要求。她尽心尽力地教学,一心一意地管班,工作做得稳,做得扎实。她带的学生做到了不吃零食,不浪费饭菜,遵守纪律,讲究卫生,对人有礼貌,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她带的班级凝聚力强,班风正、学风浓,多次被评为“先进班集体”。她教的成绩,三年迈上三个新台阶,由接课时三分之二的学生不及格到2008年位居全市民语部学科第一。这对理科教学成绩一直很低的民语班来说,的确是一个质的飞越,乌力古努尔创造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奇迹。在每年评选“优秀教师”、“先进工作者”时,乌力古努尔都把荣誉让给比自己年长的教师。她说:“我还年轻,还要继续努力。”

  “俏也不争春,只把春来报;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。”乌力古努尔老师以勤学善教的作风启迪人,以忘我工作的精神激励人,以无私奉献的爱心感染人,堪称育人的典范、师德的楷模。(蒋夫尔)